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原副秘书长薛寅君接受审查调查
2195 2025-05-13 04:49
黄酒发酵是决定酿造品质极为关键的一环。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丰富,代谢活跃,发酵液中酒精浓度上升、氧气含量下降以及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大量累积,使得微生物结构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黄酒中风味物质主要是由原料投入和微生物发酵所产生,因此对于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的研究尤为重要。发酵的整个过程分为前发酵时期和后发酵时期,期间群落组成的快速变化,使得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式不能及时测定某一时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同时还会出现大量微生物因无法培养而被遗漏的情况。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境中微生物的解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利用,能够高效地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黄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中总结发现,细菌的优势菌群为糖多孢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而FANGRuosi等所检测出的泛菌属并未在其他报告中有所显示;真菌的优势菌群普遍为曲霉属微生物,刘芸雅研究报告中指出其相对丰度最高,达到84.00%~98.95%,同样在牟穰的报告中,曲霉菌的相对丰度从第0d的95.09%上升到第24d的99.67%,可见曲霉菌在酿酒过程的真菌菌群中占绝对的优势。同时将多项研究对比发现,黄酒发酵液中微生物多样丰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类群的丰度变化情况也呈现多样性。详细数据对比如表2所示。
2.4陈酿过程中微生物分析
陈酿是优质黄酒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艺环节,素有“酒是陈的香”的说法。新酿成的黄酒,营养物质丰富却不稳定,在贮存陈酿过程中常出现酸败变质的现象,从而对黄酒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些年,研究者通过高通量测序手段对黄酒酸败的关键微生物进行解析,为黄酒陈酿过程中酸败微生物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刘文容等利用IlluminaMiSeq技术对分离的微生物进行16SrRNA鉴定,结果显示细菌的优势菌群为乳酸杆菌属,并确定出绝对优势微生物为耐酸乳杆菌或食果糖乳杆菌。将这两种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对比,鉴别出的36株待测微生物中包括28株耐酸乳杆菌和8株食果糖乳杆菌,均可使黄酒总酸含量升高,其中耐酸乳杆菌产生的影响更大。对于难培养微生物的快速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这种技术,能够准确且高效地检测微生物的种类。
3结语
近年来黄酒产业发展缓慢,黄酒酿造工艺和风味的创新与改良也需要更多专业的研究成果指引。相较于白酒、葡萄酒微生物的研究,我国在黄酒微生物上的研究相差甚远。黄酒酿造过程的微生物群落呈现出动态的变化,传统的方式在筛选、培养和操作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得益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检测微生物多样性中的应用,该方面的研究在时间、成本和准确性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观,大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耗费,并且能够更全面地构建微生物群落体系。同时,随着第三代测序技术的逐渐发展,高通量技术在测序时间和测序长度上有着明显的提升,相信也将逐步应用于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之中,为我国黄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现代农业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聚合酶,磷酰硫酸,荧光素酶